栀子豉汤源于《伤寒论》,有歌诀曰“栀子豉汤治懊憹,虚烦不眠此方好……”,用于火热内郁胸膈所致的虚烦不眠及上焦不畅、胃气失和等热郁证。下面用栀子豉汤治疗的2个病例,临床疗效较好,供读者参考。
案例一
女,45岁,2个月没来来经,心急,时有烘热感,眠差,不易入睡,一夜睡4~5小时,睡时易惊醒,动辄生气,大便不干、肚子响、咽干、眼干、头疼头晕、舌质红、苔黄腻、脉弦或涩。因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致肾气虚衰、精血不足,兼肝血来源不足、水不涵木,致肝肾阴虚、肝郁化火、肝气郁结,治疗采用疏肝理气、清热养阴法。
方药:焦栀子6克,淡豆豉10克,五味子10克,熟地10克,当归9克,川芎8克,白芍12克,茯神15克,肉桂3克,柴胡3克,甘草6克,生山药30克,山萸肉12克,桔梗6克。
案例二
女,46岁,胸口发热,夜晚更甚;胃烧,嗓子干,停经4个月,眠差,手脚心烫,晚上加重,睡时出汗,有烘热感,疲乏,大便干,舌红苔少,脉细数而弱。因肝肾阴虚,肾水不足,不能上济于心,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,出现心肾不交、神失所养,采用滋阴降火、交通心肾法。
方药:焦栀子6克,淡豆豉10克,神曲15克,太子参12克,炙远志8克,姜半夏10克,石菖蒲10克,酸枣仁12克,浮小麦15克,甘草6克,黄精12克,五味子12克。
按:
栀子豉汤在临床实践中可缓解更年期因雌激素匮乏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阵发性烘热、潮红、自汗和心悸等症状。中国医学认为这类病是由于肾气渐衰、冲任亏虚、天癸将竭、精血不足,所致阴阳平衡失调、脏腑气血不和,强调要补肾气、调阴阳,兼以舒肝健脾。用药时清热不宜过于苦寒,祛寒不宜过于辛热,更不要随便使用攻伐的药物。
*文中方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
作者:张春林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
新媒体编辑:朱蕗鋆
内容合作:010-84249009转6305
或 加微信 251693518
商务合作:18500879979
微信投稿邮箱:cntcm01@126.com
版权声明:本文为中国中医药报微信(cntcm1989)原创,未经授权谢绝转载,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获取授权。
友情链接